|
1. 培養學生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的人際關係 |
策略及工作: |
【學習】 教師層面 - 舉辦不同形式的校內教師專業發展活動,讓教師認識正向心理學的主要理念,促進教師掌握「固定性思維」與「成長性思維」的分別,從而運用「正向語言」建立正向的師生關係。
- 引入校外專業支援及增添資源,透過交流 學習及經驗分享,裝備教師實踐正向教育。
- 購置及推廣有關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書籍,提升教師對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認識。
家長層面 - 規劃及舉辦正向家長教育工作坊及活動,讓家長認識及認同正向心理學的主要理念、正向管教技巧等。
- 透過學校刊物分享正向訊息。
【活出】 - 教師善用成長性思維語言回饋學生,協助學生建立正向情緒及人際關係。
- 各科教師於課堂及課業設計上給予學生分享及表達的機會,協助學生建立朋輩欣賞及互相鼓勵文化。
- 教師閱讀及輪流分享有關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書籍或資訊,提升個人對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認識。
【教導】 - 教師向學生推廣有關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書籍,提升學生對正向情緒及建立正向人際關係的認識。
【融入】 - 推行「三多課堂」,「多接納、多鼓勵、多分享」,運用正面的説話鼓勵及讚賞學生,協助學生建立正向情緒及人際關係。
|
|
2. 培養學生全心投入的學習態度及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
策略及工作: |
【學習】 - 透過科組分享、同儕觀課及共同備課等專業交流活動,提升教師設計課堂及課業的能力,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增加對學習的投入感。
【活出】 - 教師於【個人專業發展計劃】訂立個人目標及具體行動,達致個人全心投入教學工作。
【教導】 - 教師於日常課堂教學及課業設計中教授學生運用思維十三式,一方面輔助學生思考和表達所學,另方面協助學生梳理資料或摘錄筆記,從而投入課堂學習。
- 教師於日常教學及課業中教授學生運用不同「電子學習」軟件,培養學生表達及分享文化,從而建立朋輩間投入學習的氛圍。
【融入】 小一至小三 - 各科教師設計及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活動,如「電子學習」、「分層提問」、「小組活動」或「分層課業」等,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並提升學習效能。
- 教師設計最少兩級不同程度(部分具挑戰性)的課業給學生完成,讓能力不同的學生都能享受和投入學習。
小四至小六 - 於小四至小六中、英文科及小五至小六數學科,按學生學習能力及態度分組上課,教師再按組別的能力設計及運用合適程度(部分具挑戰性)的教學策略和活動,如「電子學習」、「分層提問」、「小組活動」或「分層課業」等,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並提升學習效能。
- 教師按組別的能力設計合適程度(部分具挑戰性)的課業給學生完成,讓他們更享受和投入學習。
小一至小六 - 教師於長假期設計多元化功課種類,讓學生運用多元化方法完成,如:錄音、拍片、收集資料、製作模型等,讓做功課成為學生覺得開心有趣的事情,從而令學生達至全心投入的學習態度。
- 於課室設立學生個人作品展示區,讓每位學生可自由展示自己感自豪的強項或成就,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 中、英、數及常設立[默書/進評龍虎榜],除讚賞獲得高分的學生,更會表揚有顯著進步的同學,以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